電商OMO崛起 線上線下完整融合才能精準幫助協同商店行銷
一場滿兩年、還在持續中的疫情,改變大眾生活及工作的習慣,遠端彈性的工作習慣、自然而然選擇待在家中避免外出,而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育樂,大部分都選擇線上解決,購物自然首當其衝,線上購物在零售業的佔比持續狂飆,也讓一群原本只習慣「買現貨」的婆婆媽媽,開始學會使用網站或App購買必需品來「將就一下」。不過,對於許多人來說,「見面三分情」,誰沒有相識的店家或店員?因此,OMO(Online to Offline 或 Offline to Online)的零售方式逐漸成為「顯學」。
疫情帶來了衝擊,讓人們不得不熟悉多種線上工具,而開始掌握虛實優劣,但消費者太容易取得多元的資訊管道,也造成選項增多、猶豫期拉長,讓消費型態及品牌接觸點更多元複雜,這自然也造成店家的「痛點」。
一般而言,顧客買沙發時,總是想坐坐看;買床墊時,也會想躺躺看,畢竟這些比較大的購買標的,「不試試看怎麼會知道」,這是基本的O2O(Online to Offline)模式,也是會進化到OMO的開始。許多店家先在網路上累積了一群忠實顧客後,藉由線上廣告、行銷手段來擴大知名度,進而開設實體店面讓顧客去體驗產品,甚至是進一步購買;而到實體店面去消費的顧客,也可以上網填寫評價,或藉由打卡、掃描QR code,將線下顧客引導至線上,形成跨網路整合。像以傢俱類為主的電商,都有打造專屬的體驗空間,顧客先在網上看好想買的傢俱,然後預約好參觀時間後,最後去現場體驗一下是否符合需求,再決定是否購買。全然開放的空間,可以隨意晃晃、找尋有興趣的品項,沒有緊迫盯人的店員在一旁「虎視眈眈」,也讓購物的體驗變得美好,而網路上的粉絲互動,也往往讓顧客對品牌有好感,進而變得忠誠、願意推薦給朋友。
O2O已行之有年,感覺起來OMO比較新?其實OMO的概念早在2018年就由李開復博士提出。他認為網路的成長已達到飽和,只有線上和線下混合發展,才有新機會。而OMO主要有以下的特徵:
一、線上線下「流量」互通
以人為策略中心,將顧客在線上及線下的活動做全面的整合,不論是會員積點、購買紀錄、回收問券等資料全面同步,可讓線上及店頭員工迅速掌握顧客的需求,也可以藉著分析消費者,規畫合適的行銷策略及內容。不論是用手機號碼傳簡訊,或是使用App、Line或email推播專屬行銷內容,都可以培養忠實顧客,讓他們固定回購。
對於曾經來到店內消費的顧客,「熟客行銷」可以提升顧客的黏著度,而大多數的顧客都會傾向選擇熟悉、信任的產品,只要能滿足他們的需求,就能使店家維持穩定的營收;而持續優化產品及服務品質,提升顧客的消費體驗的同時,也能強化品牌形象、創造一定的網路聲量。
根據統計,單一通路的顧客貢獻度是最低的,OMO的顧客貢獻度是純門市顧客的2.7倍,顯示顧客參與OMO行為愈多,貢獻度愈提升,品牌只要通路愈廣,愈能增加收入。
二、線上線下「業績」共同成長
舉例來說,顧客一直習慣店頭消費、也有固定會找的店員,今天可能買了3件喜歡的上衣,但對於裙子感到猶豫而「先不帶」,在OMO完整融合的情況下,顧客回家後可能會收到店家感謝購買的通知,然後有會員累積點數可以做為下次購物時的折購,甚至是另外提供猶豫未買的裙子「免運」優惠,而顧客在線上下單後,也會收到店員的回饋,甚至是下次新品到貨時的通知,「知道有人在關心你、知道什麼東西適合你」是許多顧客無法抗拒的關懷。
「全通路的會員溝通」,也是OMO該有的強項。對門市品牌來說,會員是品牌的根本,線上通路是「延伸品牌的服務」,除了官網、網購平台、FB開店、Line及App等,甚至是未來「元宇宙」通路都應該要開拓,完整的線上線下融合,提供以個別顧客為中心的多元資訊及整合性服務,但卻一致性的消費體驗,才能讓顧客持續買單,做到成功的經營。
三、線上線下「資源」同步
無論是門市POS、官網、粉專、Line、網購平台及客服所接觸到的消費者,都需要一個完整的系統,可以將散落在各地的資訊統一管理,並且區分為忠實會員、一般顧客及潛在顧客,透過大數據分析,提供不同的行銷活動,以滿足不同客群的需求。
品牌導入OMO,最重要的就是銷售、會員、金流、倉儲物流等零售系統要整合;而針對顧客的部分,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及DMP(Data Management Platform)非常重要,數據管理平台利用消費者行為及網路行為大數據,能集中顧客資訊、瞭解顧客的需求,以降低企業與顧客間的溝通成本,並且洞察出消費者的潛在需求。另外,它也可以針對不同客群進行分類,在消費習慣及偏好上做出精準的區分,行銷團隊就能藉由數據分析有效地追蹤行銷成效、並投放適當的廣告。
由上可知,OMO要面對的挑戰來自「人」與「資訊」:如何讓門市員工願意配合、不以業績為導向,而專注在給予顧客最完全的服務體驗;而後台資訊系統有無全面整合,也影響到顧客的消費體驗,所以在佈局上,要因應市場變化快速調整資源,而且重新分配些實通路的任務,或許才是上上策。所以也有人說,品牌想要成功發展OMO,組織需要業務、系統及行銷的融合,並搭配新制度、流程的調整及設計,所有的數位轉型,最後其實都是組織轉型。
在疫情的影響與5G網路的普及化下,許多品牌改變了營運方式,線上購物的門檻將持續降低,行動支付也逐漸成為付款主流,而cookie式微、社群廣告難度愈來愈高的環境下,OMO自然潛力無窮,畢竟線上線下會員資料整合分析、全面整合銷售、會員、金流、倉儲物流的後台,虛實融合再加上針對不同客群的精準行銷,大數據自然帶來新商機。
電商與人工智慧:驅動業務創新與增長的未來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人工智慧(AI)正成為電子商務(電商)領域的一項重要改變力量。從改善顧客體驗到提升運營效率,AI的潛力在不斷被挖掘和實踐。本文將探討人工智慧在電商中的應用、帶來的好處及未來發展趨勢。 1. 人工智慧在電商中的應用 個性化推薦系統AI可以分析顧客的購買歷史、瀏覽紀錄和偏好,為每位顧客提供個性化的產品推薦。這種針對性的行銷策略不僅提高了顧客的滿意度,還能增加轉化率和客單價。 智能搜索功能AI驅動的智能搜索引擎能提高搜索結果的準確性。通過自然語言處理(NLP),顧客可以利用更自然的語言進行查詢,獲得相關產品的推薦,改善搜尋體驗。 虛擬助理許多電商平台採用了虛擬助理(如聊天機器人)來提供即時客戶服務。這些AI助手可以回答顧客的常見問題、處理訂單查詢,並在非高峰時段減少人工客服負擔。 需求預測AI能利用歷史數據進行需求預測幫助企業調整庫存和補貨策略,避免缺貨或積壓,從而優化供應鏈管理。 2. AI帶來的好處 效率提升自動化的AI系統能簡化重複性工作任務,提高效率,讓員工能專注於更具創意和策略性的工作。 增強顧客關係通過提供快速和個性化的服務,企業能夠提高顧客滿意度,從而增強顧客忠誠度和回購率。 更好的決策支持AI驅動的數據分析可以提供深度的市場洞察,幫助企業制定更為精確的策略,預測市場趨勢並迅速調整。 3.…
電商代營運與電商代理:現代商業的雙重選擇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加速,電子商務已成為企業的重要戰略之一。然而,對許多企業而言,經營一個成功的網上商店並不容易。為此,電商代營運和電商代理服務已成為許多企業進入市場的有效途徑。本文將對這兩種模式進行深入探討,幫助商家找出最合適的營運選擇。 一、電商代營運 電商代營運指的是企業將整個或部分電子商務運營責任外包給專業的運營商,以確保電商平台的高效運行。這種模式涵蓋從產品上架、網站維護、庫存管理到市場行銷和客戶服務等多個方面。 優勢: 專業性:代營運公司通常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和專業知識,能為企業提供系統的解決方案。 節省時間:企業無需投入大量時間在日常運營中,可以專注於策略和增長。 提升效率:專業團隊能夠利用其資源和工具,有效提高運營效率和銷售額。 適用情況:對於初創企業或缺乏經驗的公司,選擇代營運能有效減少市場進入的障礙,並快速獲得市場份額。 二、電商代理 電商代理則是指企業將其產品的銷售授權給代理商,通常這些代理商擁有自己的銷售渠道和客戶基礎。代理商負責產品的推廣、銷售及售後服務,而企業依然保持產品的所有權。 優勢: 快速市場擴展:代理商可以利用自身的市場知識和客戶網絡,幫助企業快速打入新市場。 降低企業風險:企業不需要負擔全額的市場開發成本,從而可以獲得更高的風險控制。 靈活性:代理商能夠快速調整策略以適應市場需求,企業可以隨時根據表現評估合作伙伴。…
整合行銷策略:如何提升代營運的效益? 在當今的電商環境中,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必須尋找創新的方法來提升銷售績效。整合行銷策略作為一種全方位的行銷模式,能夠有效地提升代營運的效益,促進業務成長。本文將探討如何實施整合行銷策略,以優化電商代營運的結果。 1. 了解目標市場 整合行銷的第一步是深入了解您的目標市場。透過市場調查,收集消費者的需求、習慣和偏好數據。這些信息將為後續的行銷活動提供基礎,幫助您制定符合消費者期望的行銷策略,提升整體效果。 2. 多管道行銷 整合行銷的核心在於利用多種行銷管道,有效觸及不同的潛在客戶。通過結合社交媒體、電子郵件行銷、內容行銷、SEO和PPC廣告等不同渠道,您可以擴大品牌的曝光率,並提升轉化率。此外,各渠道之間的協同作用能達到更好的行銷效果。 3. 創造一致的品牌形象 在所有行銷渠道中保持一致的品牌形象和信息傳遞至關重要。不論是視覺設計還是品牌聲音,應該確保無論消費者在哪個平台接觸到你的品牌,都能感受到相同的價值與信念。這樣可以增加品牌的信任度與認知度,有助於促進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4. 數據分析與優化 利用數據分析工具來評估各種行銷活動的效果是提升代營運效益的關鍵。通過分析數據,您可以清楚地了解不同渠道的表現,辨別哪些策略有效,哪些需要改進。持續的數據監測和分析將幫助您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快速調整策略,靈活應對。 5.…
電商可持續發展:企業與環境責任的未來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嚴峻,可持續發展已成為企業經營的重要議題。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環境責任不僅是道德義務,還是提升品牌形象和增強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本文將探討可持續發展的概念以及企業在這一領域的責任與機會。 可持續發展的定義 可持續發展是指在滿足當代需求的同時,不損害未來世代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意味著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取得平衡,確保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環境的保護。 為什麼可持續發展對企業重要? 品牌形象提升:實施可持續發展策略的企業能夠提升品牌形象,消費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社會責任,選擇那些對環境負責的品牌。 法規遵循:隨著環境保護法規的加強,企業需要遵從相關規範以避免法律風險。 成本節約:透過資源的有效管理和節約,企業能夠降低生產成本,提高運營效率。 市場競爭力:可持續發展不僅能為企業打開新的市場機會,還能吸引對環境友好的消費者群體。 企業如何實踐可持續發展? 綠色供應鏈:企業應選擇環保材料,優化供應鏈,減少碳排放和廢物。 能效管理:投資於節能設備和可再生能源,減少能源消耗和運營成本。 社會責任:參與社區建設、支持公益項目,增強員工參與感和忠誠度。 創新與技術: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以提升可持續發展的效益,例如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優化資源配置。 面臨的挑戰…
電商是什麼?深入了解電子商務的概念與發展 在當今數位化快速發展的時代,電子商務(簡稱電商)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麼,電商到底是什麼?它如何運作?這篇文章將幫助你深入了解這一重要的商業模式。 電商的定義 電子商務是指在互聯網上進行商品和服務的買賣活動。這不僅包括線上商店的銷售,還涵蓋了各種形式的電子交易,如拍賣平台、B2B交易、市場平台等。簡而言之,任何通過電子方式實現的商業交易都可以被視為電子商務。 電商的主要類型 電商可根據交易的參與者分為幾種類型: B2C(商業對個人):企業將產品或服務直接銷售給消費者,例如亞馬遜和淘寶。 B2B(商業對商業):企業之間進行交易,這通常涉及大量的訂單和商業合約,如阿里巴巴。 C2C(個人對個人):個人之間進行買賣,通常通過專門的平台,例如eBay或Facebook Marketplace。 C2B(個人對商業):個人將產品或服務銷售給企業,例如自由職業者在平台上提供服務。 電商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互聯網的普及,電商經歷了快速的發展。從最初的簡單網頁到如今的多媒體平台,購物體驗變得愈加豐富。同時,移動端的崛起使得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購物,改變了傳統的消費模式。 電商的優勢 便利性:消費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購物,而不需要親自到商店。…
2025年電子商務趨勢:未來的商業發展方向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電子商務在過去幾年中取得了飛速的發展。對於企業而言,了解未來的電子商務趨勢對於制定成功的商業策略至關重要。本文將探討2025年可能出現的幾大電子商務趨勢。 1. 以客戶為中心的購物體驗 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和即時化需求的提升,企業需更加重視提供以客戶為中心的購物體驗。這包括不僅在產品上進行個性化設計,還要提供量身定制的推薦和廣告,讓消費者感受到貼心的服務。 2.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普及 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技術將在未來幾年內持續融合進入電子商務。在產品推薦、客戶服務(如聊天機器人)和庫存管理等方面,AI將幫助企業提高效率和改善用戶體驗。 3. 移動商務的持續增長 移動設備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通過手機進行網購。根據市場研究,预计到2025年,移動端的購物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因此,企業需要優化其移動網站和應用程序,以提高用戶友好度和轉換率。 4. 短視頻與直播購物興起 隨著社交媒體的影響力增強,短視頻和直播購物將成為重要的銷售渠道。品牌可以透過直播來展示產品、與顧客互動,這不僅能提高品牌知名度,還能增強購買慾望。 5.…